找到相关内容2605篇,用时10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祈愿诸佛菩萨永远加持我

    悲哀而悲哀。当我在道理上深深明了世界的虚幻,和生命的无常之后,我并不能将一颗厌离娑婆欣往极乐的心坚定进行下去,虽然与尘世自幼便无真实兴趣,但当我信佛后,我还是常被世俗的假象所牵引,而陷入迷失。然后便是惊醒,接着再昏迷,这过程倒像人的一生一死,轮回不已。唉,为什么我的烦恼习气竟如此之重呢?多愁善感的悲哀已深植我的内心,我知道这将使我面临修行最后失败的危险,我为有如此强烈的虚幻的悲哀而悲哀。 ...

    黄泰

    |发愿|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0835444501.html
  • 不断变化的心念

      我们的身体经常在不断地变化,其实我们的念头也一样。一个念头接著一个念头,川流不息、变迁不已,所以,佛教“四念处”中的“观心无常”,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明白,心念在刹那之间生灭不已,是虚幻的。 ...这个世界是虚幻的,影响所及,很多中国文学作品对佛教的描写就是消极厌世的,似乎佛法讲的不外是虚幻、无奈、无常,《红楼梦》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实并非如此,佛法所讲的无常是非常积极的,就是因为无常,所以才...

    圣严法师

    |圣严|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2/02080535188.html
  • 人生颠倒是情痴——摘自《红尘觉悟》

    则被世人视为至珍的爱情必然是虚幻的,它所带来的必然是人生的痛苦和世界的祸患。在佛家看来,爱与欲相应心恒染著,人的执爱和贪欲,正是造成人生痛苦和社会苦难的两大直接原因。佛家所指人生八苫中,爱别离、求不得、正取蕴、怨憎会诸苦,都包含着两性之爱的痛苦。 既然爱情是虚幻的,爱情的结果是痛苦,那么人们向往爱情,追求爱情,贪恋两性之欢,就是人生的极大迷失。所以佛家说人生无少长,颠倒是情痴,无论青春年少,还是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2044576.html
  • 看戏观心——网路也是选佛场

    在网上不用到寺院就可听到法师们讲法在网上不用到寺院就可了解佛教的仪轨在网上就可了解佛教的各种资讯2、网络的短点由于网络的虚幻性,从而带来各种现象:在生活中可观其言察其行来判断一个人,在网上就只能从文字...家人可能会恭敬有加,在网上就可能不敬为上在实地交流可能会谦让有礼,在网上可能就一逞口诛笔伐、大展国骂之风因此,如何辩真伪、去虚幻就成了网友们正法眼的练习场所,在这里也很容易上人起烦恼、生是非。虽然...

    玄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2247803.html
  • 层层遣除的般若空观

    《圆觉经》运用般若空观,对各种相对的观念层层遣除,从而使人体证到纤尘不立的圆觉妙心。《圆觉经·普贤章》:“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觉悟与虚幻相对而言,在这个意义上也是幻。但如果修行者认为与虚妄相对的觉悟是虚幻,不与虚妄相对的觉悟不是虚幻,则仍然落在幻中。应当彻底超越虚妄乃至一切觉悟之念,一任幻起幻灭,本来心依然清净不动。《圆觉经·普贤章》说: 一切菩萨及末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4852215.html
  • 略谈宗教文化研究

    什么要研究“贵州宗教文化”?  一、为什么要研究“宗教”?  马克思说,“宗教只是虚幻的太阳,当人没有围绕自身转动的时候,它总是围绕着人转动。”也就是说,人在实现彻底解放自己,使自己成为真正自由的人、...》)这里,马克思的“批判”,当然有否定之意,也必定有“研究”之心。  本质上是虚幻的,而又能够“总是围绕着人转动”的东西,必不简单,马克思称之为“虚幻的太阳”。试问天下万物,敢以“太阳”为喻者有几个?...

    叶小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0958570.html
  • 慈诚罗珠浅释藏文版心经(8)

    的本体既没有色,也没有受、想、行、识。 既然空中没有这些,为什么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都是有的呢?这些都是从世俗谛的角度而言的。所谓“世俗”,也就是指虚幻;而“谛”字,又表示真实。这种“虚幻的真实”表示什么呢?这就表示,虽然从物质本体的角度来说是虚幻的,但从凡夫的角度而言,却是真实不虚,而不是虚幻的。 这些虚幻物质对我们的作用,也和真实的物质所产生的作用是完全一样的。因为我们有了...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心经|藏文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7/15273484189.html
  • 《肇论》对魏晋般若学发展的意义

    客观世界就其本体而言是虚幻不实的,因此是“空”是“无”,但这虚幻不实的客观世界又表现出种种现象,所以从这些现象讲是“有”,但这种种...“有”是一种虚幻的假相,是“非有”。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只是表达的角度不同而已。应该就万物的假有去把握其本性的空无,本性的空无也直接体现在万物的假有...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00553695.html
  • 《金剛經》四句偈言探讨

    的“迷惑”。它深罗万象,我们随时会被“无明”而陷入“迷惑”的状况,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眼前的一切事物,就会对事物虚幻的假象而产生执著,最后会因执著带入痛苦的深渊而无法自拔,那样会堕落恶鬼和地狱。 当然,一个人能真正的理解因缘之法,大彻大悟,就不会再有烦恼,也不会被事物的虚幻假象而束缚,已超越凡夫之见和佛一样成为正觉之人。 我有几个很好的朋友,他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1255712.html
  • 与岱宗居士谈空性

    任何一个概念去说明,所以就把这个本质定义为“空性”。因此这个空性事实上是想说明一个万事相互联系不断变化的本质,而非空空然也,虚幻入梦的意思。  好比我们说秦侩这个人,你说他的色相下的本质是什么?无从...谈什么本质?所以本质就是空。  再说“业亦是空”。并不是说,作恶也是虚幻的,那我烧杀抢掠也无所谓了,反正都是虚幻的。这个理解不对我觉得。这儿的‘空’还是佛教的那个概念,也就是‘没有其他事物,任何事物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1956789.html